隨著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不斷發展,機器人技術在汽車零部件加工制造環節中應用廣泛,汽車制造過程中很多零部件的制造都對加工精度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對機器人技術的要求也在不斷變高。
工業4.0帶動了機器人市場的快速擴張和需求增長,由于汽車制造環節多樣,不同的制造環節對于機器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首先要說到工業機器人除了本體以外,主要有三大核心零配件,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器是機器人的大腦,發布和傳遞動作指令。在控制器上,目前國外主流機器人廠商的控制器均為在通用的多軸運動控制器平臺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各品牌機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統與之匹配。而在伺服系統上,國外伺服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達75%,其中日本品牌占比為50%,著名品牌包括松下、三菱電機、安川、三洋、富士等;歐美品牌占比25%,美國羅克韋爾、丹納赫、帕光等,德國則是西門子、倫茨、博世力士樂、施耐德等品牌。減速器市場則是幾乎被納博特斯克、哈默納科以及住友重工等國際巨頭壟斷。納博特斯克是世界上最大的RV減速器供應商,占據6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哈默納科則是世界最大的諧波減速器生產商,市場份額為16%。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還有待提高。
要知道,汽車工業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最廣泛的應用行業之一,除了上述核心零部件,在汽車制造環節還有其他機器人零部件的轉換和技術的應用。在焊接過程中,可使用可以處理高負載的大型長距離機械臂,用于點焊汽車車身面板,較小的工業機器人也可以用來焊接子組件,如安裝座和支架。在油漆,涂層和密封環節中,工業機器人就需要對其進行編程以提供覆蓋大面積區域的一致的涂料,工業機械手的應用也適用于噴涂底漆,密封劑和粘合劑等操作。而在總裝車間,安裝車輪、擋風玻璃以及螺絲驅動等任務用到的還是機械臂,很多制造汽車零件的公司都會用來組裝較小的零件等。在機器維修和零件轉移的過程中,例如將熔融金屬轉移到模具中、移動金屬印章、CNC裝卸等操作,就適合將大型工業機器人運用于此,同時還可以完成其他的裝載和卸載工作。在物料清除過程中,工業機器人在切割和修建的過程中,借助力感測技術,可以保持恒定的壓力。
很多機器人在汽車制造過程中承擔的不只是一個環節的工作,面對具體的不同工藝,機器人要采用的是不同的部件、應用程序、工作方式和行業標準等,例如AB的6軸關節式機器人產品組合就可用于多種工作內容,例如材料處理、機器管理、點焊、弧焊、切割、組裝、測試、檢查、點膠、研磨和拋光應用。
汽車制造業還在蓬勃發展,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會只增不減,隨著汽車工廠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發展,機器人會適配越來越多的制造環節,未來汽車制造工廠中,是否會出現一臺機器人就能完成整車制造的內容呢?現在看來,也許這并不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