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政策的提出,汽車行業迎來了新的產業發展基調。從材料上入手,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車身重量,是汽車制造商降低碳排放的核心路徑,這也就是如今成為行業熱點的“汽車輕量化”。既要滿足高強度性能,又要減輕汽車車身的重量,對汽車的白車身、底盤、橫梁加強板、懸架支架、發動機支架等關鍵部件上都產生了新的制造需求。而現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對新材料和新的應用方式提出了更高更精的制造要求。
根據我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25年,我國燃油車的輕量化水平要比20年提升10%,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水平要比20年提升15%。
輕量化技術是汽車領域發展焦點,結構、工藝、材料是汽車輕量化的三個主要技術方向。其中材料是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加速汽車輕量化發展,采用輕質化和更高性能替代材料和新成型工藝已成為汽車發展的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中,鋁合金的使用涉及到三電系統外、底盤、車身等各個結構中的應用。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是影響其滲透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鋁業協會,相同電量下電動車行駛里程的增加量與重量的減少量大致呈相同比例,即減少 10%的重量可以使車輛在相同電量下多行駛 10%的距離。由于電動車的電池凈增重量超過 300kg,那么在現有電池能量密度的情況下,車身輕量化是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有效手段。
汽車電動化加速,純電動車由于攜帶較大電池包,導致汽車自重(整備質量)大幅提升,整備質量高成為制約電動車提升續航里程的重要因素。電動車雖然取消了發動機系統,但其電池包、電驅動系統等殼體仍采用鋁合金壓材質,且因需集成冷卻系統,制造工藝上更加復雜。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在車身、底盤結構件上更加積極采用鋁合金壓鑄件。隨著高真空壓鑄工藝、大噸位壓鑄機的發展,鋁合金壓鑄的結構件可以滿足性能上的要求,使得該類產品在新能源車得以普及。
隨著一體化壓鑄的普及使用,輕型的鋁合金也成為汽車輕量化制造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一體化壓鑄車身是輕量化技術的升級,取代之前鋼制的眾多的車身結構件和底盤件,使得車身結構大幅簡化,在輕量化的同時,實現汽車組裝效率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使得傳統燃油車逐漸式微,純電汽車的滲透率在不斷攀升,中汽協預測,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
在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背景下,輕量化的進程只會不斷加快,根據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25年,我國燃油車的輕量化水平要比20年提升10%,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水平要比20年提升15%。結構輕量化、工藝輕量化、材料輕量化都將成為發展的核心。
作為傳統的能源大國,我國在材料上具有較大優勢,隨著政策的普及,在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汽車輕量化,將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下將迎來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