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繼蔚來、小鵬、理想之后,零跑將成為第四家赴港股“敲鐘”的新勢力造車。

作為論據,日前從港交所發布的公告來看,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書,預計將于本周啟動首次公開發售前預路演,可能會在9月招股,該公司擬集資15億美元。
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和建銀國際。8月19日,證監會已核準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到境外上市。
不過,同大部分友商相似的是,零跑成立至今仍在瘋狂燒錢。2019年-2021年,總營收分別為1.17億元、6.31億元與31.32億元。而權益持有人應占年內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億元與28.45 億元,累計虧損超過48億元。
招股書稱,由于新車型的研發投入及生產設施、銷售網絡的擴張,2022年預期將繼續產生凈虧損。

此外,研發投入三年分別為3.58億元、2.89億元與7.40億元,分別占收入的306.4%、45.8%及23.6%。而據零跑官方表示,上市后的募資將用于拓展智能電動汽車品類、擴大團隊以及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的研發投入,用于提升生產能力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看到這里,不禁想說,接下來擺在這家新勢力造車面前最大的任務,就是確保“敲鐘”的萬無一失。
相比之下,令其欣慰的是,新車交付量已經連續多月創下新高。而剛剛過去的8月,更是一舉達到12,525輛,連續四個月創新高,同比增長超180%,2022年1-8月累計交付達76,563輛。

而不久前,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每個月萬輛的銷量也許就僅僅結束了淘汰賽,相當于拿到了一張入場券。新能源汽車的初賽應該是一直要延續到新能源汽車完全取代燃油車的那一天。當都是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才進入了決賽,就跟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是一個道理。”
換言之,回顧已經過去的1-8月,零跑的確取得了還算欣慰的交付成績,可反觀當下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依然能夠用“群狼環伺、一片紅海”所形容,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困境之中。
所以每邁出一步,都需要好好權衡其中的利與弊。